窦娥冤里边的<正宫端正好>跟西厢记里面的<正宫端正好>比较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5/12 07:05:44

《窦娥冤》中的《正宫·端正好》原文:
没来由犯王法,不提防遭刑宪,叫声屈动地惊天。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,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。
它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。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,犹如山呼海啸,极大地震撼人心,它集中表现的是窦娥的“怨”与“愤”。

《西厢记》《长亭送别》中的《正宫·端正好》原文:
碧云天,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。晓来谁染霜林醉,总是离人泪。
它借秋日的萧瑟景调来写别情的凄苦和惆怅。

具体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来看,还有感情的基调。

宫调是古代戏曲、音乐名词。是音乐的各种调式,宫调不同,音调就不同。古代音乐有七声:宫、商、角、变徵、徽、羽、变宫。以宫为主的调式称“宫”,余称“调”,合称“宫调”。元杂剧常用“五宫四调”,即正宫、中吕宫、南吕宫、仙吕宫、黄钟宫、大石调、双调、商调、越调,合称“九宫”。如《窦娥冤》中的《正宫》就是一种宫调。
曲牌,俗称“牌子”,和词牌一样,是曲的音乐谱式。比如【端正好】【滚绣球】等,每一个曲牌,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。不同的曲牌在字数、平仄、押韵上往往不同。曲词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写的文字,一般要押韵,讲究对仗。

《窦娥冤》中的《正宫·端正好》原文:
没来由犯王法,不提防遭刑宪,叫声屈动地惊天。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,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。
它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。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,犹如山呼海啸,极大地震撼人心,它集中表现的是窦娥的“怨”与“愤”。

《西厢记》《长亭送别》中的《正宫·端正好》原文:
碧云天,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。晓来谁染霜林醉,总是离人泪。
它借秋日的萧瑟景调来写别情的凄苦和惆怅。

具体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来看,还有感情的基调。

其实就是比较王实甫和关汉卿2人剧作的不同的艺术风格。关作充满生活气,是场上之曲;王作充满书卷气,如花间美人。
只拿2首曲子出来也比较不出2出戏剧的思想内容

关汉卿的感情基调要强一些带有愤
然而王实甫的 那段带有的是 幽怨感